[目录]
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
上一页 下一页
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,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。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,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,但从长远来说,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,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,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,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。
前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母亲在《卓娅与舒拉的故事》一书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:
“卓娅的学习成绩很好,虽然某些功课她学得很吃力。有时候她做数学和物理学功课做到深夜,可是始终不让舒拉帮助她。有很多次都是这样的:舒拉早已准备第二天的功课了,可是卓娅仍然伏在桌上。
“‘你做什么哪?’舒拉问。
“‘代数。算不出这道题。’
“‘来,我算给你看。’舒拉说。
“‘不用,我自己想想吧。’
“半小时过去了,一小时过去了。舒拉生气地说:‘我睡觉去了!答案就在这里。你看,我放在这里啦!’
“卓娅连头也不回。舒拉遗憾地挥了挥手,离去了。卓娅又做了很长时间。在十分困倦时,她就用冷水洗脸,洗完后仍然坐在桌旁。算题的答案就在旁边放着,伸手就可以取来,但是,卓娅连往那边看上一眼也不肯。
“第二天,她的数学分数得了‘优’,这事并不使班上任何人感到惊异。可是,我和舒拉都知道这个‘优’的代价是什么。”
这个代价就是付出努力去独立思考。因此,聪明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,会启发孩子去想,去分析,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,看书,查参考资料等,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。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,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。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,父母可以示范,通过请教他人、查阅资料、反复思考等方法,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,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。
建议二:善于对孩子发问。
问题是思维的起点,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,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。因此,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,就要多向孩子发问。
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费曼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他的父亲就非常善于向孩子提问。为了引导孩子思考关于地球的问题,父亲让费曼设想自己遇见了火星人,而火星人肯定要问费曼许多关于地球的问题,比如:“为什么人要在夜晚睡觉呢?”“地球为什么会有引力呢?”父亲甚至把自己扮演成火星人,与孩子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。
当费曼长大一些时,父亲就带他去博物馆参观,引导孩子对博物馆的事物产生好奇,父亲则通过提问来激发孩子的兴趣。后来,父亲还让儿子读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》,然后再向儿子提问,对于儿子没有理解的,父亲再用自己的语言耐心地解释。后来,费曼愉快地说道:“没有压力,只有可爱的、有趣的讨论。”这些提问和讨论极大地激发了费曼的兴趣,费曼对百科全书上的科学和数学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很快就开始自己学习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》了,他还找到一本旧的课本,自己学起了几何。
这些使费曼在24岁时获得了博士学位,28岁时担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,47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有一天中午,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。这时,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,朝院子中瞅了一圈,又缩了回去。
邵康节问儿子:“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?”
儿子说:“八成是个小偷,想偷点东西,看见有人就走了。”
邵康节却说:“不对。”然后,他启发儿子道:“如果这个人是小偷,他见到院子里有人,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。但是,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,却还是瞅了一圈,这说明什么呢?”
儿子想了一会说:“哦,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。”
邵康节又问道:“是的,但是他只瞅了一圈,那是找大东西,还是找小东西。”
儿子回答:“是在找大东西。”
邵康节又启发儿子道:“那么,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?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,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?”
这回,儿子坚定地回答:“他肯定是来找牛的。”
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:“说得对,他是来找牛的。以后,你要多动脑筋才是。”
向孩子发问,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,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,问一些答案不是惟一的开放性问题,如: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?如果让你去郊游,你会选择哪里?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?可见,向孩子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。
台湾学者陈龙安认为良好的发问应该掌握十个方面,他总结的“十字诀”就是:假、例、比、替、除、可、想、组、六、类。
“假”:就是发问时以“假如……”开头,让孩子进行思考;
“例”: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;
“比”: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;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