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影响孩子未来的坏习惯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
上一页 下一页
  至于有严重的过动症的孩子,则经常惹是生非,干扰他人;学业成绩明显下降,学习进度落后,有些连初中甚至小学都没法毕业。随着年龄增长,因无法自我控制,因而更加容易受不良恶习的影响和引诱,进而开始说谎行窃、打架斗殴,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。

  一般而言,过动儿在学习上不仅成绩较差,还讨厌上学、经常逃课、扰乱课堂秩序,因此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责备,让父母既羞愧又恼火,回家后二话不说,就是一顿毒打,或者再度恶言恶语数落孩子一顿,这样只会造成反效果,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对抗、仇恨情绪,影响家庭和睦。

  过动儿如不及时治疗,一旦长大成人后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差,变得个性冲动、好逸恶劳、贪图享受,因此犯罪率也会变高,最后成为惯犯,影响社会的安定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。

  什么是过动症?MBD是什么意思?

  早在1845年,德国医生霍夫曼第一次将孩子活动过度视作病症。此后,许多精神病学家、儿科专家、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,对这类孩子行为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。

  1947年斯特劳斯等认为过动症是由脑损伤引起的,故将该症命名为“脑损伤综合征”。

  在之后的近二十年间,不少学者在对具有这一病症的孩子做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,约有半数出现轻微动作不协调,以及平衡动作、共济运动和轮替动作等障碍,但没有发现瘫痪等脑损伤引起的其他症状,故认为过动症不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,而是由脑功能轻微失调所引起的。

  于是,1962年各国儿科神经科学研究学者聚会于牛津大学,决定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,暂时定名为“轻微脑功能失调”(Min-imal Brain Dysfunction),MBD就是这种病症的英文缩写。

  1980年,美国公布的《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》中,将此命名为“注意缺失障碍”(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),简称ADD。

  好动、好奇和想象力,是孩子身心发育和成长的需要,根本谈不上是优点还是缺点,而是孩子的特质,要加以重视、保护。

  如果把特质视为缺点,横加干涉,这也不准,那也不许,硬是要孩子斯文规矩,因而可能变得胆小、怯懦,甚至过早变得老成持重,实际上也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机会,身心发展也会受到损害。当然,如果把好动当成过动来治疗,那更是大错特错了。

  过动症是孩子行为发生异常的一种现象。常见的行为表现形式有:

  一、活动过多

  过动儿肢体活动明显地比其他孩子多,总是不能安静下来。因此他们不喜欢待在家中而是喜欢户外活动,走路时不是走而是跑,很难老老实实地让大人牵着手行走,常从大人手中挣脱,跑在前面。

  走路时不会乖乖走在路中间,而喜欢绕着障碍物随性乱走,或是在路旁跳来跳去。

  过马路时不管有没有车,总是不怕危险地快速奔跑。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