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成语故事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
上一页 下一页
负荆请罪
战国时候,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几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,被提拔为上卿(相当于丞相),地位在有名的老将军廉颇之上。廉颇因此很不服气,扬言说,如果见到蔺相如,定要侮辱他一番。
蔺相如知道后,就避免与廉颇见面,如果在路上遇见廉颇,也悄悄地掉转车子躲开。
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该这样胆小。蔺相如说:“秦王那样厉害,我尚不怕,难道会怕廉将军吗?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,是因为我们文臣、武将团结一心,如果我和廉将军不和,只能对秦国有利。我们要考虑国家利益,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啊!”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,他感到非常惭愧,于是脱掉上衣,光着身子,背着荆条,去向蔺相如赔礼道歉。
从此,他们结为至交好友。
这故事流传很广,“负荆请罪”也便成了成语。“负”是背着;“荆”是荆条;“请罪”就是赔礼认错。“负荆请罪”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,请求对方给以惩罚。现在常用它表示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的意思。

名落孙山
宋朝时候,有个读书人名叫孙山。
一年秋天,他去赶考,邻居请孙山将他的儿子带去一起应试。
发榜时,孙山的名字是榜上最后一名。孙山回到家里,很多人都来祝贺,那个邻居也来了,问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?孙山没有正面回答,只是随口吟了两句诗:“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落孙山外。”邻居听后明白儿子没有考上,就回家去了。
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,您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面,这自然是没有考上了。
这诗句后来就简化成了“名落孙山”。用它来比喻未被录取或榜上无名的人。

守株待兔
宋国有个人在田里耕地,突然,从他身后窜出一只野兔。这兔子看见有人,就慌忙逃跑,一下撞在一个树桩子上,撞死了。
这个人毫不费力地得到了一只野兔,高兴极了。从此他天天守候在这树桩子旁边,活儿也不干,就等着捡兔子。可是,一天一天过去了,他什么也没有等到,田地却荒芜了。
成语“守株待兔”就来自这个故事。“株”这里指的是露出地面的树根。
这个成语有两方面的含义:一个是比喻那种抱着狭隘的经验死守成规,不会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办事的人;另一个是比喻那种不愿老老实实地工作,妄想侥幸得到意外收获的人。

如火如荼
春秋末期,吴王夫差想做各国的首领,晋定公也想称霸。
为了显示力量,压服对方,在一个夜晚,夫差把三万军队分成了左、中、右三军。每一军都组成一个正方形的方阵,三个方阵分别是三种颜色。中军全部戴着白色的头盔,穿着白色的铠甲,手上拿着白色的旗帜,身上佩着用雪白的羽毛缠着的弓箭。远远望去,很像盛开的荼花(原文是“望之如荼”)。
左军全是红盔、红甲、红旗和红色的弓箭,如同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(原文是“望之如火”)。右军全是黑色打扮,远看好似布满了密密层层的乌云。
第二天清晨,夫差请晋定公和各国诸侯前来阅兵。吴王亲自擂起了大鼓,三军按照鼓点行进,步伐整齐有力,喊声震天动地,在场的各国诸侯王都惊呆了。晋定公也连连点头,只敢说好。大家害怕吴国的实力,只好共同推举吴王做了首领。
这个故事中的“望之如火”“望之如荼”,后来简化为“如火如荼”。
“荼”在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,这里借它指白色。“如火如荼”意思是像火一样红,像荼花一样白,原是形容军威雄壮。现在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种种声势浩大的场面。

约法三章
刘邦的大军打到了秦的都城咸阳城下。秦王子婴出城投降。刘邦进了咸阳便想住进皇宫。谋臣张良和大将樊哙劝告他说,贪图享受会失去民心,导致失败。刘邦接受了他们的劝告,就把宫廷里的珍宝财物都贴上封条,派人保管。自己带领部队退出了咸阳,驻扎在离城几十里的霸上。然后,刘邦把附近有名望的人都请来;对他们说:“这些年来,老百姓被秦朝的刑罚害苦了。人们只要聚在一起说句对秦朝不满的话,就要杀头;议论国事就要灭族,实在是太残暴了!现在我给大家约定三条法纪:一是杀人的必须偿命;二是无故伤害人的必须判罪,三是偷盗财物的要受惩罚(原文是‘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: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’)。”刘邦这三条法纪,简单明白,合情合理,大家一致拥护。有了这三条,混乱的咸阳城很快就安定下来了。
成语“约法三章”就是由刘邦说的“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”简化而成。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