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成语故事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
上一页 下一页
一样,形体都是相同的。
这成语在应用时,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,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;含有不屑一谈和
讥诮的口吻。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,无事生非,故意与人为难,他们中间没有一个
是好人,就可说:这批东西都是“一丘之貉”,那有一个是好人呢!

一败涂地
  秦朝时候,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;不料走到半路上,
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,刘邦想:这样下去,不等到骊山,就一定会逃光,自己免不了要被
治罪,他想来想去,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,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、阳二县交
界的山泽中。
秦二世元年,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,自称楚王。沛县令想归附,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
说:“你是秦朝县令,现在背叛秦朝,恐有些人不服,最好把刘邦召回来,挟制那些不服的
人,那就好办了。”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。可是当刘邦回来时,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
人,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,又懊悔起来。于是下令紧关城门,不让刘邦进城。刘邦在城外
写了一封信,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,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,共同抗秦,以保全身
家。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,打开城门,迎接刘邦进沛县,并请地做县令。刘邦谦虚地说:
“天下形势很紧张,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,就当“一败涂地”,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
吧!”
但最后,刘邦还是当了县令,称做沛公。
“一败涂地”本来是一旦破败,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。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
败之后,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。例如一个商人因贪图眼前之利,盲目推销劣货,但消费者却
不去上当,于是这个商人货物积滞,周转不灵,而至“一败涂地”,不可收拾。又如一个球
队,因为球员间合作得不紧密,遇到挫折,更是手忙脚乱,以至“一败涂地”,不可收拾。


一暴十寒
  战国时代,百家争鸣,游说之风,十分盛行。一般游说之士,不但有高深的学问、丰富
的知识,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,来讽劝执政者,最为凸出。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
辩士,在“孟子”的“告子”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:
孟子对齐王的昏庸,作事没有坚持性、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,便不客气的对他说:“王
也太不明智了,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,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,却放在阴寒的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