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庄子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 | 75 | 76 | 77 | 78 | 79 | 80 | 81 | 82 | 83 | 84 | 85 | 86 | 87 | 88 | 89 | 90 | 91 | 92 | 93 | 94 | 95 | 96 | 97 | 98 | 99 | 100 | 101 | 102 | 103 | 104 | 105 | 106 | 107 | 108 | 109 | 110
上一页 下一页
到底谁非谁是?这便是所谓“以指喻指之非指”或“以马喻马之非马
”.指是宗旨、是观念;马是法码、是符号.你的是一种观念,我的
也是一种观念;你的是一种符号,我的也是一种符号.你以一种相对
的观念或符号来反对我这另一种相对的观念或符号,你说我不是,我
也可以回头说你不是.因此到不如以绝对的观念或符号,去反对那相
对的观念或符号.这譬如兄弟吵架,父亲出马,两造的口角不加判决
,自然也就止息了.这就是所谓“以‘指’喻‘指’之非‘指’,莫
若以‘非指’喻‘指’之非‘指’也;以‘马’喻‘
马’之非‘马’,莫若以‘非马’喻‘马’之非‘马
’也”的意思.“非指”或“非马”便是超乎指与马
的绝对的东西.这绝对的东西是什么呢?简单得很,
就是“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”那么两句.天地万
物只是一个观念,一个符号,再简单一点,也就是所
谓“道”,所谓“一”.一切都笼罩在里面,分什么
彼此,分什么是非?浑浑沌沌,各任自然.假使一定
要凿通眼耳口鼻,那正是人所干的多余事体.那样一
来,浑沌就死了,自然就死了,道就死了,一就死了
,就成其为天下无道,天下不能归于一.荒唐悠渺地
说去说来,归根还是那么简单的一套.
  庄子就以这简单的一套,自认为得到了循环的中心,他可以不着
边际,不落形迹,随着自然的循环以至于无穷──“
得其环中,以应
无穷”.再从修养一方面来说吧,
便是“象善无近名,象恶无近刑(形),缘督以为经
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(心),可以尽年
”(养生主).象善象恶两个象字,书上都误成“为
”字去了,古文“为”从爪象,故容易讹变.外象美
不要贪名声,外象丑不要拘形迹,守中以为常,那便可
以安全寿考了.这些话倒说得比较踏实,或者也就是
本心话了.“方今之世,仅免刑焉,”抗又无法去抗
,顺又昧不过良心,只好闭着眼睛一切不管,芒乎昧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 | 75 | 76 | 77 | 78 | 79 | 80 | 81 | 82 | 83 | 84 | 85 | 86 | 87 | 88 | 89 | 90 | 91 | 92 | 93 | 94 | 95 | 96 | 97 | 98 | 99 | 100 | 101 | 102 | 103 | 104 | 105 | 106 | 107 | 108 | 109 | 110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