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淮南子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
上一页 下一页
人莫鉴于流沫,而鉴于止水者,以其静也;莫窥形于生铁,而窥于明
镜者,以睹其易也。夫唯易且静,形物之性也。由此观之,用也必假
之于弗用也,是故虚室生白,吉祥止也。
  夫鉴明者,尘垢弗能霾;神清者,嗜欲弗能乱。精神已越于外,
而事复返之,是失之于本,而求之于末也。外内无符,而欲与物接,
弊其元光,而求知之于耳目,是释其昭昭,而道其冥冥也,是之谓失
道。心有所至,而神喟然在之。反之于虚,则消铄灭息,此圣人之游
也。故古之治天下也,必达乎性命之情。其举措未必同也,其合于道
一也。夫夏日之不被裘者,非爱之也,燠有余于身也。冬日之不用□
【上羽下妾】者,非简之也,清有余于适也。夫圣人量腹而食,度形
而衣,节于己而已,贪污之心,奚由生哉!故能有天下者,必无以天
下为也;能有名誉者,必无以趋行求者也。
  圣人有所于达,达则嗜欲之心外矣。孔墨之弟子,皆以仁义之术
教导于世,然而不免于儡。身犹不能行也,又况所教乎?是何则?其
道外也。夫以末求返于本,许由不能行也,又况齐民乎?诚达于性命
之情,而仁义固附矣,趋舍何足以滑心?若夫神无所掩,心无所载,
通洞条达,恬漠无事,无所凝滞,虚寂以待,势利不能诱也,辩者不
能说也,声色不能淫也,美者不能滥也,智者不能动也,勇者不能恐
也,此真人之道也。若然者,陶冶万物,与造化者为人。天地之间,
宇宙之内,莫能夭遏。夫化生者不死,而化物者不化。神经于骊山太
行而不能难,入于四海九江而不能濡。处小隘而不塞,横扃天地之间
而不窕。不通此者,虽目数千羊之群,耳分八风之调,足蹀阳阿之舞
,而手会绿水之趋,智终天地,明照日月,辩解连环,泽润玉石,犹
无益于治天下也。
  静漠恬澹,所以养性也;和愉虚无,所以养德也。外不滑内,则
性得其宜;性不动和,则德安其位。养生以经世,抱德以终年,可谓
能体道矣。若然者,血脉无郁滞,五脏无蔚气,祸福弗能挠滑,非誉
弗能尘垢,故能致其极。非有其世,孰能济焉?有其人不遇其时,身
犹不能脱,又况无道乎?且人之情,耳目应感动,心志知忧乐,手足
之费【手费】疾痒,辟寒暑,所以与物接也。蜂虿螫指而神不能□
【詹竖心旁】,蚊虻惨肤而知不能平。夫忧患之来,撄人心也,非直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