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资治通鉴 061-070 .司马光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 | 75 | 76 | 77 | 78 | 79 | 80 | 81 | 82 | 83 | 84 | 85 | 86 | 87 | 88 | 89 | 90 | 91 | 92 | 93 | 94 | 95 | 96 | 97 | 98 | 99 | 100 | 101 | 102 | 103 | 104 | 105
上一页 下一页
  [6]曹操使司马荀、寿张令程昱守甄城,复往攻陶谦,遂略地至琅邪、东海,所过残减。还,击破刘备于郯东。谦恐,欲走归丹阳。会陈留太守张邈叛操迎吕布,操乃引军还。

   [6]曹操委派司马荀、寿张县令程昱留守鄄城,自己再次前往徐州进攻陶谦,于是沿途攻掠,直到琅邪、东海,所过之处受到严重破坏。大军返回,又在郯县以东击败刘备的军队。陶谦震恐,打算逃回丹阳。正在这时,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操,迎接吕布入兖州,于是曹操撤军,回救兖州。

  初,张邈少时,好游侠,袁绍、曹操皆与之善。及绍为盟主,有骄色,邈正议责绍;绍怒,使操杀之。操不听,曰:“孟卓,亲友也,是非当容之。今天下未定,奈何自相危也!”操之前攻陶谦,志在必死,敕家曰:“我若不还,往依孟卓。”后还见邈,垂泣相对。

  起初,张邈年轻时,行侠仗义,袁绍、曹操都与他友善。及至袁绍当上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,待人接物态度傲慢,张邈义正辞严地责备袁绍。袁绍恼羞成怒,让曹操去杀张邈。曹操不肯听从,说:“张邈是亲近的朋友,即使他有不对的地方,也该宽容。如今天下尚未安定,怎么能自相残杀呢?”曹操第一次进攻陶谦时,决心战死,曾命令家中妻小说:“我如果不能生还,他们就去投靠张邈。”后来曹操回来见到张邈,两人相对流下眼泪。

  陈留高柔谓乡人曰:“曹将军虽据兖州,本有四方之图,未得安坐守也。而张府君恃陈留之资,将乘间为变,欲与诸君避之,何如?”众人皆以曹、张相亲,柔又年少,不然其言。柔从兄干自河北呼柔,柔举宗从之。

  陈留人高柔对同乡人说:“曹操虽然目前占有兖州,但他本有兼并天下的图谋,不会安心坐守这块地盘。而张邈倚仗陈留郡作资本,将会找机会另作打算。我想和你们一同避开争战,怎么样?”众人都认为曹操与张邈互相亲善,而高柔年纪又轻,不相信他的预言。恰好高柔的堂兄高干从河北召唤高柔,高柔带着全族人前往河北依附高干。

  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,过邈,临别,把手共誓;绍闻之,大恨。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,心不自安。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,操闻而杀之,并其妻子。让素有才名,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。陈宫性刚直壮烈,内亦自疑,乃与从事中郎许汜、王楷及邈弟超共谋叛操。宫说邈曰:“今天下分崩,雄杰并起,君以千里之众,当四战之地,抚剑顾盼,亦足以为人豪,而反受制于人,不亦鄙乎!今州军东征,其处空虚,吕布壮士,善战无前,若权迎之,共牧兖州,观天下形势,俟时事之变,此亦纵横之一时也。”邈从之。

  吕布离开袁绍去投奔张杨时,路过陈留郡,拜访张邈,临别时,一同握手盟誓。袁绍知道这一消息后,大为痛恨。张邈担心曹操终究会为袁绍谋害自己,心中不能自安。前任九江太守、陈留人边让曾经讥讽过曹操,曹操知道后,将边让及其妻子儿女全部杀死。边让一向才华出众,声望很高,因此兖州地区的士大夫全都感到恐惧。陈宫性情梗直刚烈,心里也疑虑不安,就与从事中郎许汜、王楷以及张邈的弟弟张超一起策划背叛曹操。陈宫对张邈进言:“如今天下分袭,豪杰纷纷崛起,您拥有广达千里的疆土民众,又处于四方必争的冲要之地,手抚佩剑,左右顾盼,也足以成为人中豪杰。却反而受制于人,不是太鄙陋了吗?如今曹操统率大军东征,州中空虚,吕布是个壮士,能征善战,无人可比,如果暂时迎接他来,共同主持兖州事务,观察天下的形势,等待时局变化,这也是您纵横捭阖的一个时机。”张邈听从了陈宫的意见。

  时操使宫将兵留屯东郡,遂以其众潜迎布为兖州牧。布至,邈乃使其党刘翊告荀曰:“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,宜亟供其军食。”众疑惑,知邈为乱,即勒兵设备,急召东郡太守夏侯于濮阳;来,布遂据濮阳。时操悉军攻陶谦,留守兵少,而督将、大吏多与邈、宫通谋,惊至,其夜,诛谋叛者数十人,众乃定。

  当时曹操派陈宫率兵留守东郡,于是陈宫就率军秘密迎接吕布来担任兖州牧。吕布到达后,张邈就派他的党羽刘翊告诉荀说:“吕将军来帮助曹刺史进攻陶谦,应该赶快供给他军粮。”众人感到疑惑,荀知道张邈将要背叛,就立即部署军队进行防守,并急速征召在濮阳的东郡太守夏侯。夏侯前来救援,吕布便占据濮阳。当时曹操把所有的军队都带去进攻陶谦,留守的兵很少,而且大部分将领和主要官吏都参与了张邈、陈宫的阴谋。夏侯赶到以后,当天夜里,就诛杀了几十个参与叛变阴谋的官员,情势才稳定下来。

  豫州刺史郭贡率众数万来至城下,或言与吕布同谋,众甚惧。贡求见荀,将往,等曰:“君一州镇也,往必危,不可。”曰:“贡与邈等,分非素结也,今来速,计必未定,及其未定说之,纵不为用,可使中立。若先疑之,彼将怒而成计。”贡见无惧意,谓鄄城未易攻,遂引兵去。

  豫州刺史郭贡率领数万人的大军来到鄄城城下,有谣言说他与吕布合谋,城中众人十分恐惧。郭贡要求会见荀。荀准备出城会面,夏侯等劝阻他说:“你是一州的主持人,出城必定有危险,不能去。”荀说:“郭贡与张邈等人并不是老交情,如今来得这样迅速,必是还未定好策略,趁他尚未定好策略时说服他,即便他不能帮助我们,也可使他保持中立。如果先疑心他,将使他在一怒之下打定主意,投到敌人那边”郭贡看到荀并恐惧之心,认为鄄城不易攻破,于是率军离去。

  是时,兖州郡县皆应布,唯鄄城、范、东阿不动。布军降者言:“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,又使汜嶷取范。”吏民皆恐。程昱本东阿人,谓昱曰:“今举州皆叛,唯有此三城,宫等以重兵临之,非有以深结其心,三城必动。君,民之望也,宜往抚之。”昱乃归过范,说其令靳允曰:“闻吕布执君母、弟、妻子,孝子诚不可为心。今天下大乱,英雄并起,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,此智者所宜详择也。得主者昌,失主者亡。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,似能有为;然以君观之,布何如人哉?夫布粗中少亲,刚而无礼,匹夫之雄耳。宫等以势假合,不能相君也;兵虽众,终必无成。曹使君智略不世出,殆天所授;君必固范,我守东阿,则田单之功可立也。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?唯君详虑之!”允流涕曰:“不敢有贰心。”时汜嶷已在县,允乃见嶷,伏兵刺杀之,归,勒兵自守。

  当时,兖州属下的郡、县全都响应吕布,只有鄄城、范县、东阿县没有动摇。吕布军中归降的人说:“陈宫准备自己率军攻取东阿,又派汜嶷攻取范县。”官民全都感到恐慌。程昱本是东阿人,荀对他说:“如今全州都已背叛,只剩下了这三个城。陈宫等派大军攻城,如果我们不能紧密地团结民心,这三城必定会动摇。你在东阿人民中声望很高,应该前去进行安抚。”于是,程昱离开鄄城返回东阿,在途中经过范县,劝说范县县令靳允道;“听说吕布已将您的母亲、弟弟和妻子儿女都抓了起来,孝子的心情自然十分沉重。如今天下大乱,英雄纷纷崛起,其中必定会有一位主宰时代命运安定天下的人,这是智者应该对比仔细选择的。跟对主人,才能兴旺;跟错主人,就会败亡。陈宫背叛曹操,迎接吕布,而诸城全都响应,似乎能有所作为。然而据您观察,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?吕布为人粗暴而很少与人亲近,又刚愎无礼,不过是个勇猛的匹夫而已。陈宫等人在目前形势下与他联合,只是互相利用,不会奉吕布为主,因此,他们虽然兵多,但终究不会成事。曹操的智慧谋略盖世,简直是上天特别授予他的。您一定要坚守范县,我来守住东阿,就可以立下田单恢复齐国那样的大功。这样,难道不比你违背忠义去跟随恶人,结果母子都被杀死要好吗?请您好好考虑!”靳允流着泪说:“我不敢有二心。”这时,汜嶷已率兵进入范县,靳允便出来会见汜嶷,用伏兵将汜嶷刺杀。回城后,部署军队坚守。

  徐众评曰:允于曹公未成君臣;母至亲也,于义应去。卫公子开方仕齐,积年不返,管仲以为不怀其亲,安能爱君!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;允宜先救至亲。徐庶母为曹公所得,刘备遣庶归北,欲为天下者怒人子之情也;曹公亦宜遣允。

  徐众评曰:靳允与曹操之间并没有确立君臣关系,而母亲是至亲,依照道义,靳允应该辞官去跟随母亲。春秋时期,卫国公子开方到齐国当官,多年没有返回家乡,官仲认为,不惦念自己父母的人,又怎么能爱君主!所以,访求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门。靳允应该首先去营救自己的至亲骨肉。徐庶的母亲被曹操俘虏,刘备就送徐庶返回北方,以便营救他的母亲。想要掌握天下的人,应当体恤作儿子的孝顺之情。而曹操也应该让靳允离开。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 | 75 | 76 | 77 | 78 | 79 | 80 | 81 | 82 | 83 | 84 | 85 | 86 | 87 | 88 | 89 | 90 | 91 | 92 | 93 | 94 | 95 | 96 | 97 | 98 | 99 | 100 | 101 | 102 | 103 | 104 | 105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