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资治通鉴 261-270 .司马光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 | 75 | 76 | 77 | 78 | 79 | 80 | 81 | 82 | 83 | 84 | 85 | 86 | 87 | 88 | 89 | 90 | 91 | 92 | 93 | 94 | 95 | 96 | 97 | 98 | 99 | 100 | 101 | 102 | 103 | 104 | 105 | 106 | 107 | 108 | 109 | 110 | 111 | 112 | 113 | 114 | 115 | 116 | 117 | 118 | 119 | 120 | 121 | 122 | 123 | 124 | 125 | 126 | 127 | 128 | 129 | 130 | 131 | 132 | 133 | 134 | 135 | 136 | 137 | 138 | 139 | 140 | 141 | 142 | 143 | 144 | 145 | 146 | 147 | 148 | 149 | 150 | 151 | 152 | 153 | 154 | 155 | 156 | 157 | 158 | 159 | 160 | 161 | 162
上一页 下一页

  [13] 六月,吴国军队在沙山把吴越军打败。

  [14]秋,七月,吴越王遣钱传将兵三万攻吴常州,徐温帅诸将拒之,右雄武统军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。壬申,战于无锡。会温病热,不能治军,吴越攻中军,飞矢雨集,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谦迁中军旗鼓于左,取貌类温者,擐甲胄,号令军事,温得少息;俄倾,疾稍间,出拒之。时久旱草枯,吴人乘风纵火,吴越兵乱,遂大败,杀其将何逢、吴建,斩首万级。传遁去,追至山南,复败之。陈璋败吴越于香弯。

  [14]秋季,七月,吴越王钱派钱传率领三万多士卒向吴国的常州进攻,徐温率各军将领抵御,右雄武统军陈璋率领水军从下面的海门跟在吴越军的后面。壬申(初七),两军在无锡交战。这时恰好徐温生病发烧,不能统率军队。吴越军攻打吴军主力,射出的箭就像雨一样密集,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谱把主力部队的战旗战鼓迁在左边,找了一个长相和徐温一样的人,穿上铠甲,指挥作战,这样徐温才得以休息一阵。一会儿,徐温的病稍的好转,就出去抵御吴越兵。这个时候,由于久旱草枯,吴军乘风放火,吴越的军队乱成一团,被吴军打败。吴军杀死了吴越军的将领何逢、吴建,斩杀了一万人。钱传逃跑,吴军追到山的南面,又把吴越军打败。陈璋在香弯也击败了吴越军。

  温募生获叛将陈绍者赏钱百万,指挥使崔彦章获之。绍勇而多谋,温复使之典兵。

  徐温招募能够活捉叛将陈绍的人,给赏赐百万。指挥使崔彦章抓获了陈绍。由于陈绍作战勇敢而又多计谋,徐温重新让他统率部队。

  初,衣锦之役,吴马军指挥曹筠叛奔吴越,徐温赦其妻子,厚遇之,遣间使告之曰:“使汝不得志而去,吾之过也,汝无以妻子为念。”及是役,筠复奔吴。温自数昔日不用筠言者三,而不问筠去来之罪,归其田宅,复其军职。筠内愧而卒。

  当初在衣锦作战时,吴军的马军指挥曹筠背叛投奔到吴越,徐温没有治他妻子的罪,反而对她很好。后来派出秘使去告诉曹筠说:“你因为不得志而离开吴军,这是我的过错。你不必挂念你的妻子。”在这次战争中,曹筠又回到了吴军。徐温自己列举了过去没有任用曹筠的三点过错,却没有过问曹筠来去之罪,并把他的田地和住宅归还给他,恢复了他的军职。曹筠因内心深感惭愧而死。

  知诰请帅步卒二千,易吴越旗帜铠仗,蹑败卒而东,袭取苏州。温曰:“尔策固善;然吾且求息兵,未暇如汝言也。”诸将皆以为:“吴越所恃者舟楫,今大旱,水道涸,此天亡之时也,宜尽步骑之势,一举灭之。”温叹曰:“天下离乱久矣,民困已甚,钱公亦未易可轻;若连兵不解,方为诸君之忧。今战胜以惧之,戢兵以怀之,使两地之民各安其业,君臣高枕,岂不乐哉!多杀何为!”遂引还。

  徐知诰请求率领二千名步卒,换上吴越军队的铠甲、旗帜,跟在吴越败兵的后边,向东面出发,袭取苏州。徐温说:“你的计策是好的,然而我想让士卒休息一下,没有时间按你讲的去办。”各将领都认为:“吴越的军队主要依靠的是船只,现在天气大旱,水路干涸,这是老天亡他们的时候,应当将我们的步兵和骑兵全部调动起来,一举消灭他们。”徐温感叹地说:“天下战乱很长时间了,百姓的困苦已非常严重,钱公也不可以轻易小看他。如果连续不断地作战,不肯松懈,才正是诸位所担忧的。现在战胜了他们,应该让他们害怕,我们息兵不战以怀柔,使得两地的百姓们各安其业,君臣们都高枕无忧,难道这不是好事吗?打杖多杀百姓又为了什么呢?”于是领兵回去。

  吴越王见何逢马,悲不自胜,故将士心附之。宠姬郑氏父犯法当死,左右为之请,曰:“岂可以一妇人乱我法”,出其女而斩之。自少在军中,夜未尝寐,倦极则就圆木小枕,或枕大铃,寐熟辄欹而寤,名曰“警枕”。置粉盘于卧内,有所记则书盘中,比老不倦。或寝方酣,外有白事者,令侍女振约即寤。时弹铜丸于楼墙之外,以警直更者。尝微行,夜叩北城门,吏不肯启关,曰:“虽大王来亦不可启。”乃自他门入。明日,召北门吏,厚赐之。

  吴越王钱看到了何逢的战马,悲痛得不能控制自己,所以将士们的心能归服他。钱宠姬郑氏的父亲犯了国法应当处死,左右大臣都为他请求免死,钱说:“怎么能因为一个妇人家乱了我的国法。”休郑氏将其父斩首。钱从小就在军队中,黑夜从未上床睡过,实在困倦的时候就枕上一个圆木,或枕上一个大铃休息一下,睡着后小木枕或大铃一斜,他就醒了,他把这种枕头叫做“警枕”。此外,他还在卧室内放一个粉盘,如有什么需要记下来的就写在粉盘中,一直到老也是这样孜孜不倦。有时睡得正香甜的时候,如果外面有人来报告事情,他让侍女振动纸张就能醒来。有时他把铜丸弹到楼墙的外面,用这种办法来提醒打更的人。有一次他悄悄出去,半夜里敲北城门,守门官不肯开门,说:“即使是大王来也不能给开。”于是他从别的门进去。第二天,召见北城门官,很丰厚地赏赐了他。

  [15]丙戌,吴王立其弟为庐江郡公,溥为丹阳郡公,浔为新安郡公,澈为鄱阳郡公,子继明为庐陵郡公。

  [15]丙戌(二十一日),吴王立他的弟弟杨为庐江郡公,杨溥为丹阳郡公,杨浔为新安郡公,杨澈为鄱阳郡公,立他的儿子杨继明为庐陵郡公。

  [16]晋王归晋阳,以巡官冯道为掌书记。中门使郭崇韬以诸将陪食者众,请省其数。王怒曰:“孤为效死者设食,亦不得专,可令军中别择河北帅,孤自归太原!”即召冯道令草词以示众。道执笔逡巡不为,曰:“大王方平河南,定天下,崇韬所请未到大过;大王不从可矣,何必以此惊动远近,使敌国闻之,谓大王君臣不知,非所以隆威望也。”会崇韬入谢,王乃止。

  [16]晋王回到晋阳以后,任命巡官冯道为掌书记。中门使郭崇韬认为陪晋王吃饭的人太多,请求减少一些人数。晋王很生气地说:“我为保卫国家而不怕牺牲的人准备了饭菜,也不能自做主张,可以让军中另外选择河北的领帅,我自己回太原去。”于是马上召见冯道,让他起草告示来告诉大家。冯道拿起笔迟疑徘徊,一直不写,说:“大王刚刚平定河南,安定了天下,郭崇韬所请求的也不是什么大的过错,大王不听从就算了,何必以此惊动远近,如果让敌国知道,就会说大王君臣不和,这不是扩大威望的好办法。”正好郭崇韬进来谢罪,晋王才停止让冯道写告示。
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46 | 47 | 48 | 49 | 50 | 51 | 52 | 53 | 54 | 55 | 56 | 57 | 58 | 59 | 60 | 61 | 62 | 63 | 64 | 65 | 66 | 67 | 68 | 69 | 70 | 71 | 72 | 73 | 74 | 75 | 76 | 77 | 78 | 79 | 80 | 81 | 82 | 83 | 84 | 85 | 86 | 87 | 88 | 89 | 90 | 91 | 92 | 93 | 94 | 95 | 96 | 97 | 98 | 99 | 100 | 101 | 102 | 103 | 104 | 105 | 106 | 107 | 108 | 109 | 110 | 111 | 112 | 113 | 114 | 115 | 116 | 117 | 118 | 119 | 120 | 121 | 122 | 123 | 124 | 125 | 126 | 127 | 128 | 129 | 130 | 131 | 132 | 133 | 134 | 135 | 136 | 137 | 138 | 139 | 140 | 141 | 142 | 143 | 144 | 145 | 146 | 147 | 148 | 149 | 150 | 151 | 152 | 153 | 154 | 155 | 156 | 157 | 158 | 159 | 160 | 161 | 162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