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金刚经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
上一页 下一页
竟。故远不如以少分经义,如一行偈,受持可以利己,为人说可以利他之福德为胜
也。是故般若为诸佛之母,成佛成菩提,皆依之而出,出者,成就也,波罗蜜也。
此经不得仅指文字,文字是文字,何由而生佛,如香非焚不薰,钟非击不鸣,故经
者,心佛相印之妙莲华也。以般若为成佛之资粮,若无资粮,终不可成,若但求文
字般若,忘却自性般若,如看人吃饭,自不能饱,依文字经而说,经是世尊说,经
固因佛而有,依真智而说,经是一切生佛同具之本德,烦恼则隐,智了则显,佛固
由经而出,读经者,万不可死执文字以求也、近世学佛者众矣,成就则如凤毛麟角,
其故由于取相病深,不易变易。如初取恶相,习久不觉,后因悔过,改恶而趋善,
又执善相,善未究竟,乃求于佛,求佛者,求自觉也,求究竟也,若又入于佛相,
习成依赖,终不能成。及明究竟,还归本性,内求诸己,复著法性,虽内亦外,虽
空亦相,仍未离我所故,惟比较执文字者只高一筹耳。如取物而食,必以到口亲尝
为究竟,虽已开门检物,乃至目见手取,但尚未入口,究其味之如何,仍属千山万
水,与未入门未见食物者正等,然则求经与自求,关系得失尚如此,岂可草草忽过,
徒执此经为五千余言之金刚般若经哉。故经亦假名,法亦幻法。所谓佛法者,只为
不知者道,约世谛故有,实际本空,何有佛法;约第一义即无,故曰即非佛法,但
不废有而偏空,不妨存名,曰是名佛法而已。弥勒偈云,福成第一体,即言佛法出
世,其福无比,故成第一。此段表福德法身。合此三分,则性相不二,而法身之体
用备矣。


毋骄慢分第五

【分义】以下均言修证法身之办法,计分九段。修行目标,在舍我见,则苦厄
方度,若自以为有所得,即非得矣。世尊引须菩提自己所证四果而言,若有自以为
我已得果之念,可名为证果否?不也,若有自以为我已成阿罗汉道,可名为成道否?
不也,以有即名净,净则不名乐阿兰那矣。非但此也,即我如来自己,昔在燃灯佛
所,虽蒙授记,可自以为得法否,不也,以实无所得,方是证得、斯名广大,故不
当自起知见,横生我慢也。以证果成佛者,尚如是谦下,况世间微小之得,细如萤
火之光,可骄慢以自障于道耶。

须菩提,于意云何,须陀洹能作是念,我得须陀洹果不?须菩提言,不也,世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
[目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