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目录]
金刚经 ..
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
上一页 下一页
作礼,为重于法,所以尊其处也,凡藏佛舍利为塔,奉佛形像为庙,藏佛经为阁,
尽能者,尽通达甚深般若波罗蜜妙义也。以成就法身曰最上,成就报身曰第一,成
就化身曰希有,胜出诸乘,世间无比,以若是经典所在之处,言必通达若是之经典,
非徒五千余言之经文也。若是经典者,即三宝具足处,谓经者是法宝,即为有佛者
是佛宝,若尊重弟子者即僧宝。众生虽未显三宝之胜德,究其可能本体,实完全具
足。然则若是经典者,指经文亦可,指能受持读诵之人亦可,即指一切诸有情亦无
不可。故人和人,有情与有情,各各自有其具足三宝,彼此互对,互相恭敬,各各
自陈为弟子,互相礼敬,又何贪嗔淫杀之恶果哉。晏子久而敬之,称曰善交,以其
能全也。我国重礼教,礼尚居于教之先,维持世道人心,此为根本。试观社会中下
等人,动辄诤斗,以无礼教以范之也,上等人则知互敬之义,而诸佛子,尤当念同
体大悲,视一切众生皆本来佛也。隋时蜀民荀氏,尝于空地,虚空手写金刚经,遂
感诸天覆护,遇雨此地不湿,牧童藉以避雨。至唐武德间,有僧语村人曰,此地向
来有人书经,诸天设宝盖于上覆护,不可令大作践,后设栏围绕,内供佛像,常闻
天乐之声。此亦诸天恭敬说法处之意。此段重在佛法圣量,非可取于外道诸散乱论
也。故当依般若修,不当随顺外论典籍修也,约有五种胜因:一者摄取福德,随说
是经,福德已不可思议;二者天人供养;三者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;四者起尊敬
之念,如即为有佛等;五者无执取义,言不执于佛不取于法,如佛说般若波罗蜜者,
即不可取,故曰即非般若波罗蜜,但不偏空,仍存假名,故曰是名般若波罗蜜。今
所说者,只为未了解者对治法耳,若已明其义,即不必再说,故曰即非。又曰如来
无所说,此无所说,正不可称量之胜法,非外论所可比拟于万一也。


供养给事分第八

【分义】世尊住世,为一大事因缘,欲众生了生死,而众生之所以报恩者,若
徒取形式上之香花庄严,岂真供养给事哉。必也以养志为先,自己明此大事,求了
生死,斯真供养矣。原夫众生之所以不能自在如佛者,良以无善巧方便慧,乃抟取
色身名身,成此世界,由微尘而世界,由世界而微尘,轮回无尽,苦恼无尽。不知
此乃影像相,如不能离于幻影,则视一切妄相,执为实有,在微尘执微尘,在世界
执世界,在佛则执三十二相矣。如是颠倒,自不明一合相圆合而成为实相之理,故
当离一切相,以无住为住,是真供养如来者也。
上一页 下一页
  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
[目录]